他们的平均年龄达到53岁,是我国目前为止均龄最大的乘组。
这个任务比较硬,可是要兑现的。那是一个与他过往所见截然不同的世界。
崔之久直接说:他就是搞这一行的料。清晨5点,他和年轻人一样,顶着刺骨寒风翻山越岭,进行第一班观测。夜里,他打着手电,到洪扎河边观察冰川融水和洪峰情况。施雅风有一张很得意的照片叫策马扬鞭。可惜天色已晚,施雅风一行只在冰川上停留了一个小时,就不得不启程返回。
虽然在时任中科院党组书记张劲夫的保护下免予处分,但消息还是传到了大西北。施雅风上床入睡很快,跟地质学家刘东生配合默契,一个磨牙,一个打呼噜,此起彼伏。个人兴趣应与国家的需要结合 正当他怀着满腔热情准备大展拳脚、大干一场的时候,时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程裕淇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回到地质研究所搞岩石学研究。
年轻人即使条件很好,也要勤奋、努力。未来是年轻人的时代,一定要把握好。我上大学的时候,地球化学根本没有学过,年代学也不知道,都是后来在工作中边做边学起来的。1951年,该所被正式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我感觉,个人兴趣尽量能够和国家的需要结合在一块,才更有发展。对于天赋差一点的,不要气馁,不要放弃。
沈其韩在自述中写道。从热火朝天的地质找矿一线转入到相对冷僻的基础研究领域,沈其韩迅速沉下心来,投入新的工作中。他格外关注新技术、新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向国外专家学习,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测定同位素的仪器设备,这使得中国的寒武纪地质研究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奋起直追,硕果频出,逐渐缩小了与国际寒武纪地质研究的差距。而这一切,只因4个字国家需要。
回忆一生的科研事业,沈其韩认为,年轻的时候什么工作都要做一点,现在年轻科技工作者学历很高,在某一个专业领域钻研得很深,但也应该具有战略性的长远的思维,应该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对于编制、工作地点等,沈其韩全然不在意。误打误撞结缘地质 从中学开始,沈其韩就十分喜欢地理,后来结缘地质学纯属误打误撞。他们白天到山野测量,夜晚在室内整理资料,很快完成了整个矿区精细的地形图。
我当时就想,如果一辈子能够跑十几个地区,帮助建立十个八个矿山,也就很知足了。在这里,沈其韩成为了地质学家程裕淇的助手,深受程裕淇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的知识素养、开阔的学术视野、服务大局的工作意识、炽热的爱国情怀的影响。
像大数学家欧拉,他13岁进大学,15岁大学毕业,25岁就当了教授。此前,沈其韩是其中的唯一健在者。
回首当年,沈其韩在年过九旬接受采访时依然非常激动:当时地质勘查工作非常辛苦,几乎都是白天黑夜地干,一个地质队、一两千人、三十几台钻机,就想着赶紧找到矿,提交报告。新中国成立后,一片兴隆气象,大家都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没有计较什么大城市或机构名称等,(编制在)思想上并未产生任何波动。他一生当中几乎每一天都在努力工作,非常非常勤奋。他曾说,年轻是一个人最宝贵的时期,是一生中最旺盛的时期。沈其韩长期从事早前寒武纪地质、变质岩石学等研究。1946年6月,大学毕业的沈其韩考入位于南京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岩石学研究室,继续在地质学领域深耕,并开始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要学习前人优秀的品德,也要发扬敢做敢为的思想,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作者:刘如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1/28 21:38:53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沈其韩院士逝世:曾说个人兴趣应和国家需要结合 沈其韩 图片来源: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022年11月27日,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沈其韩,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周岁。
中央地质调查所(成立时称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代表了中国现代科学的起始,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天赋一般的,他认为,要一步一步前进,不断努力,也会创造很多的奇迹出来。
他立足于中国的地质实践,在矿床普查与勘探、变质岩石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前寒武纪地质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成果,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因误打误撞与地质结缘,曾说个人兴趣和国家的需要结合在一块,才更有发展。
一两年时间矿山就建立起来了,让我很有成就感。尽管兴趣在勘探,但是他还是毅然决然地投入到完全未知的领域中。从这里,走出过48位新中国的两院院士像大数学家欧拉,他13岁进大学,15岁大学毕业,25岁就当了教授。
他格外关注新技术、新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向国外专家学习,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测定同位素的仪器设备,这使得中国的寒武纪地质研究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奋起直追,硕果频出,逐渐缩小了与国际寒武纪地质研究的差距。1952年,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大型地质勘探队大冶资源勘探队成立(后改称为429勘探队),沈其韩作为业务骨干参与铁矿的详细勘探。
嘱咐年轻人:条件很好也要勤奋努力 在精心从事研究工作的同时,他也十分注重人才培养,期望中青年同志后来居上。几十年过去,两地早已建成我国重要的铁、铜矿山基地。
1946年6月,大学毕业的沈其韩考入位于南京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岩石学研究室,继续在地质学领域深耕,并开始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沈其韩在自述中写道。
未来是年轻人的时代,一定要把握好。回首当年,沈其韩在年过九旬接受采访时依然非常激动:当时地质勘查工作非常辛苦,几乎都是白天黑夜地干,一个地质队、一两千人、三十几台钻机,就想着赶紧找到矿,提交报告。经过多年努力,1980年后,他迎来了自己地质学研究的盛产时期,完成代表作《中国早前寒武纪麻粒岩》和《山东沂水杂岩的组成与地质演化》,并获得1988年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提及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沈其韩曾说,从建国开始,我们都是围绕着国家的需要做工作,自己的兴趣慢慢渗入到这里头,融为一体了,这样自己也非常自豪。
他一生当中几乎每一天都在努力工作,非常非常勤奋。中央地质调查所(成立时称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代表了中国现代科学的起始,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指导的学生,多已成为我国变质岩和前寒武纪地质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我当时就想,如果一辈子能够跑十几个地区,帮助建立十个八个矿山,也就很知足了。
沈其韩长期从事早前寒武纪地质、变质岩石学等研究。在它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中央地质调查所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大地构造学、地震学、土壤学、古生物与古人类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是民国时期我国最享有国际声誉的研究单位。
标签: 山西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现货价接近底部 贸易商开始捂货 武汉昨启动电力供应红色预警 1-7月云煤集团供应电煤263万吨 港口煤价降幅超百元 下游日耗回升 但后续需求乏力 近期政策调控仍是重点
评论列表
1950年调任延长油矿主任地质师。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 王学武:针对此次低温发射特点,发射场区各参试系统,持续开展设施设备状态复查。
然而,在寻找出版机会时,出版社提出需要有权威专家的认可推荐。
这对他触动很大:没有石油,飞机、坦克、汽车就是一堆废铁,也就没有化纤、化肥等化工产品。
新中国成立后没几年,施雅风就从南京调到了北京工作,在中科院生物地学部当副学术秘书,参与编制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远景规划。